2005年9月5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八版:案卷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警方发出的反黑枪报告
  广西有着复杂的边境线,濒临浩瀚的大海,“金三角”毒贩将这里作为贩毒走廊。最近,广西爆出了一起特大制造贩卖枪支案。在此案中,这些犯罪分子制造和贩卖了60多支枪支。2005年7月底,北海市中级法院对这起广西最大制造贩卖枪支案作出一审判决,22名参与制造、贩卖枪支的犯罪分子分别被判徒刑。目前此案尚有多人在逃。
  
  赌徒“以枪抵债”
  陈冠成,曾用名陈铭好,1968年出生于广西浦北县,初中文化,农民,住浦北县石冲镇八东村委会新村。因涉嫌非法买卖枪支罪,于2004年4月19日被刑事拘留,同年5月2日被逮捕。
  据办案干警介绍,陈冠成身高1米70左右,身体粗壮,平日总留着一头长发,因此得了外号“长毛二”。据村民反映,陈冠成是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烂仔”,惟一的爱好是赌博。
  赌博欠了债怎么办?陈冠成没有正当职业,只有非法获取赌资了。据陈向警方交代,2002年上半年,他欠下上千元的赌债,债主多次上门催逼,无奈之下,他提出以枪抵债,得到债主的同意。
  原来,陈冠成认识一个赌友、合浦县公馆镇的陈炳荣。陈冠成知道公馆镇有黑枪,他想到了贩枪这条“门路”。
  2002年5月间,由陈炳荣作中介,陈冠成到杨屋墩村找“亚杨四”(杨承夫),以650元购买了1支单管60CM猎枪,后以每支750元卖给他人。陈冠成购买枪支很快从“还赌债”发展到“挣赌资”。到案发时,陈冠成先后从杨屋墩的杨承夫、杨永报等人处买枪24支,分别卖给林文明、阮经畅、张剑等人。
  黑枪买卖需要有熟人作介绍,久而久之,陈冠成成了杨氏兄弟的“老顾客”,陈冠成把陈炳荣撇开,直接找他们了。
  
  职业黑枪买卖人
  公馆镇的烟花爆竹世界有名,陈炳荣原来在镇上爆竹厂做工,在一次烟花事故中受重伤,结果右手手指全被炸掉,两只眼睛严重弱视,耳朵也有点聋了。伤残让陈炳荣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因为他还有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抱着残病的身体在镇上摆水果摊。
  陈冠成找上门来,对于陈炳荣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赚钱机会。这样陈炳荣就成了职业黑枪买卖介绍人。
  2002年5月的一天,陈炳荣带着陈冠成到公馆镇杨屋墩找“造枪专业户”杨承夫,陈冠成买了1支短管猎枪。他得到的报酬只是一包香烟。不久,陈冠成再次找到陈炳荣当介绍人,并买到黑枪3支,这次陈炳荣得到50元“中介费”。
  陈炳荣尝到了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陈冠成不再找他了,他就自己四处去联系买家。其后他介绍陈修桂向杨承夫购买5支猎枪。为获取最大利润,他后来索性先把枪买下来藏在家里,再去找买家。
  因涉嫌非法买卖枪支罪,陈炳荣于2004年4月8日被刑事拘留,同年5月2日被逮捕。
  
  造枪家族
  为什么公馆镇会有一个造枪支的窝点?周边为何形成一个买卖枪支的市场?这与公馆镇的人文环境有关。合浦县公馆镇地处325国道线上,是一个四县(市)交汇的地方,地理位置独特,总人口约12万余人。公馆镇的出名,不仅是人口多和烟花爆竹,它民风的“剽悍”同样远近闻名。从2001年8月起,村里有50多人因参与抢劫、盗窃、故意伤害犯罪被警方抓捕,并陆续判刑。
  公馆镇杨屋墩是一个有3000多人的大村庄,村里最早是谁、什么时间开始制造枪支,已无法考证。但从本案中可以看到村里造枪的人很多,有些至今未尚被抓到。
  警方介绍,他们所制造的枪都是猎枪,这些枪支的制造工艺通常并不复杂,枪管是用普通的水管切割的,在机床加工点钻孔和打磨之后,再拿回家中装上事先打造好的枪托和扳机,然后经过打磨和上漆等工序后,就制成了一支猎枪。因而做一支枪的成本极低,也就七八十块钱,可是卖出去在400—600元左右。
  可以说,制造、贩卖枪支利润最大的还是在制造这个环节,这也是为什么杨屋墩村制造枪支者众的一大原因。
  然而这种用无缝钢管加工成的单管猎枪威力十分巨大。广西公安厅刑侦总队负责人颜琦玮介绍,“这种枪支,比警方的配枪威力更大,因为这种枪一旦击发,被打中的人伤口很多,到处是子弹碎片,医生很难清理干净。”去年9月,北海市中街派出所民警李华生在处理寻衅滋事的治安案件时,就是被歹徒用这种土枪击中腹部牺牲的。
  
  老乡的生意
  在此案中,还有5个非杨屋墩人也构成了非法制造枪支罪,他们是机械加工点的老板和打工仔。
  杨屋墩的人制造枪支并没有全套的制造设备,他们需要到合浦县城购买无缝钢管,然后把无缝钢管拿到一些机床加工点进行加工。吴润忠在廉州广场对面的机床加工点就是他们常去的。
  吴润忠向警方供述说,大约两年前,有客人拿来一些无缝水管要求加工。两年来,来店加工这种部件的人有10多人。吴润忠的两个工仔陈林、林光强曾好
  奇地问过:“你们加工这些材料是做什么用的?”杨屋墩的人也不回避,回答说做枪用的。陈林很害怕,就告诉了老板,劝老板不要再接这些活干了。吴润忠没有理会,叫他们照做就是。
  除了枪管,相对简单些的枪托,杨屋墩的人也是拿到镇上加工。个体老板彭定福供述,2003年5月份后他帮公馆镇杨屋墩村人制造枪托60个,其中30个长枪头和30个短枪头。个体老板李烽供述,2003年12月开始帮人加工枪头150多个,卖了60多个。
  从上面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杨屋墩村的人制造枪支已渐渐走上规模,若不是被发现查处,也许更多的枪支会造出来。
  这些个体老板为杨屋墩人做配件利润却很薄,每加工一个扳机开关收7块钱,加工一个撞针底板收费3元,长枪头每个是7元,短枪头每个是5元。杨屋墩人充分利用了城里的加工作坊当他们的车间。这也是此起非法制造枪支案与其他同类案的不同之处。
  另一起贩枪案引出此案
  2003年12月,合浦警方根据群众举报,打掉了一个非法买卖枪支团伙,抓获了8名贩枪人员,经查,这伙人的枪支来源于公馆镇杨屋墩村,这条线索引起了警方的重视。北海市武警边防支队和合浦县公安局组成专案组,进驻公馆镇展开调查。
  但是进一步的调查取证却不容易。杨屋墩是一个有3000多人的大村,不是这个村的人进村往往要迷路,要查出制枪者到底在哪里制造枪支不容易。警察身着便衣以收破烂、收猪皮等方式在村子里对可疑对象进行秘密调查,发现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从合浦县城运回一些钢管。
  警方决定从加工枪管的机床加工点打开突破口。2004年3月25日,警方依法搜查了为制枪犯罪嫌疑人加工枪管的加工点。根据机床加工点老板交代及内线调查掌握的资料,警方圈定了22名重点嫌疑对象。
  26号凌晨5点多钟,由北海市边防支队和合浦县公安局组成的70多人的行动小组,进村围捕制枪犯罪嫌疑人。为了避免过早被发现,队伍在村外500米的地方下车步行。由于村庄大,寻找嫌疑人的住屋不容易,行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上午9点多钟,警方从犯罪嫌疑人家中的猪栏和草垛等隐蔽的地方共缴获各类制作精良的枪支近30支,军用子弹30多发,此外还有大批制造枪支的材料和工具。捣毁制枪窝点5个,抓获制枪、贩枪犯罪嫌疑人19名。
  接着展开外围的“清扫”工作,陈冠成、陈炳荣等一批贩卖枪支者和购买枪支者被拘捕,目前大部份涉案枪支已收缴回库。
  2005年7月底,北海市中级法院判处陈冠成判处无期徒刑,陈炳荣有期徒刑10年,另20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至1年不等。